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辞职满三年,可能不合格的总结。来自时光投资-Edward。
我是2021年8月16日辞职的,到今天正好三年。
我当时并非被互联网大厂毕业,我是主动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家里两个孩子还小,两位父母帮带的情况下,家里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无序状态。
当时我女儿5岁,我儿子2岁,我和太太都在互联网行业,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十点以后回家,岳父岳母带两个孩子非常吃力,经常身体、情绪在崩溃的边缘。日常的周一到周五,晚上是见不到孩子的,回家孩子肯定睡觉,早上孩子醒得早,但是我们夫妻因为晚上睡得晚常常早上8点多才起床,很难有精力陪孩子。即便是周末,家里的气氛仍然常常绷得紧紧的,我们俩希望能在周末好好地放松一番,父母看到我们周末休息也希望我们能换着带带孩子轻松两天,结果就是三代人在周末常常容易爆发冲突,本该愉快的周末常常变成了互诉委屈的尴尬。
在工作方面,我当时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我以前是做设计,三年前转型做产品经理,转型之后算是从之前的leader回到了一线。一方面,我的能力比较平庸,这使我自己看得清在当下的职业通道,上升的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我对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深,随着公司上市获得一笔收入之后,想通过投资养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于是我和太太讨论,考虑其中一个人辞职带孩子,主要是让家里的生活回到一种稳定一点的秩序中来。
我和太太的收入相当,因此在做选择时相对容易,主要就是看谁更适合带孩子。因为我英语好,对孩子更有耐心,通过做投资也能获得一部分收入,这样使得我的个人兴趣,对家庭的经济好处,对孩子的好处,对家庭秩序的好处,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于是,我辞职了。
刚辞职的半年,我的精神处于非理性的亢奋状态,一是终于可以把我的教育理念彻底实施了;二是终于不上班,时间自由,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正好赶上暑假,我就带着孩子到处玩,天天发朋友圈,虚荣心得到非常大的满足。
但是,经过半年的亢奋之后,我发现不上班的快乐开始慢慢消散了。事实上从事后看,从那时候起,我的情绪才回归到了正常状态,才开始慢慢体会、反思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也就是大概半年之后,我逐渐觉得带孩子虽然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这些仍然无法满足一种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自己依然能通过做一件事情,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我想过创业,想过继续回去找工作,但最后都觉得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放弃了。
彼时正好遇到2022年3月份中概危机爆发,重仓的腾讯和Meta下跌超过65%,其它股票也一起暴跌,让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和自我怀疑。那时候主要是看到了市场的极度非理性,下跌根本不看基本面,大家的思维都是极端推演,中概是不是都要退市,国家对这些企业的政策到底最后会是什么结论,谣言满天飞,一个比一个吓人。虽然我自己之前已经经历过了2到3次熊市,但是这一次发生的事情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22的10月份,那些天真的是郁郁寡欢,白天孩子上学之后,我根本在家里待不住,只要在家里就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的股票能涨,所以就经常出去钓鱼、爬山。还算幸运的是,这些事情没有影响到我晚上睡觉。我自从2015年开始投资股票以来,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如果睡不好投资就别干了。这一条我是100%做到了,到今天,没有一个晚上我是因为投资而失眠的。
中概危机改变了我很多认知,从此之后,我开始留现金,持仓更加分散,注重中美平衡,关注股东回报意愿。另外,通过经历市场真正的非理性,更加深刻地认知到投资的难度。还有收获最大的,就是在雪球上和很多朋友的讨论。回过头看,虽然难受,但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几乎是满仓,保持住了最后的理性,穿过了暴风雨,学到了东西。
在教育方面,随着女儿开始步入国际学校,儿子开始上幼儿园,我的时间更加解放,父母的负担也再一次减轻,太太的工作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的气氛比以前好了很多。
经过2021、2022年两年持续的暴跌,2023年我终于迎来了资产的大幅回升,并且在2024年,这个趋势仍然延续了下来。和刚辞职相比,我们的可投资资产在困难年份取得了一点点增长。
过去三年,看大环境感觉大家过得都不好,所以我没觉得自己的经历有多么惨烈。中概大跌,身边的朋友基本上薪资砍半,还有不少被迫毕业,后面又遇到房价大跌,大家的资产进一步受到损失。
那天看董宇辉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原创。他说有时候人生的困境,当你遇到了,你不要去无畏地抗争,在逆流中,你抗争越努力,反而自己越累,但是收效甚微,在困境中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两个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