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做谈谈消费不振,来自ice_招行谷子地。
今年股市的表现一直比较低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经济数据一直不尽如人意。虽然GDP的增速还不错,不过社会消费数据总是不理想,结合最近几个月PMI数据的下滑,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当前当务之急是激发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但是,想要激发消费需求谈何容易。想要激发消费需求首先要弄清楚当前社会的消费需求为何萎靡不振。从我个人的观察,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振有几方面的因素引发:
一,疫情因素
虽然我国的疫情相对于海外的情况绝对是非常非常轻的,但由于我国采取了局部清零的防疫措施,所以对居民的消费意愿,特别是餐饮,娱乐类的服务消费意愿造成较大压制。零星散发的疫情立刻小区封闭,集中核酸,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动辄离开本地就要核酸检测,甚至被滞留在旅游区。
这些都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减少可选择性消费的支出。去年的时候还有人寄希望于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但是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疫情到现在快2年了,我家外出旅游就只有暑假去了成都4天,飞机落地当天成都就出现疫情,我们一家三口在成都玩的提心吊胆,生怕健康码变色,好不容易回了北京,结果回来就被社区通知去做了2次核酸。
以前,我家每年至少一次海外,一次国内旅游,一年旅游开支8-10万,这两年只有一次京郊游,一次国内游,开支只剩下零头了。
除了心理上的影响,疫情确实直接影响到了部分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收入,包括:旅游,交运,教育,餐饮等。这部分人的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出现部分人失业的情况。
二,避险因素
疫情只是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服务行业恢复缓慢。整个经济体中的潜在风险增加,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开始降低,消费者信心开始下降,避险性需求开始增加。在经济向好的时候,人们不担心失业,所以消费往往具有超前倾向。但是,当经济的复苏出现反复,人们开始担心失业,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人们开始降低非必要消费,增加风险备付金,包括:存款和理财。
东亚儒家文化圈里,未雨绸缪,量入为出的思想属于主流。所以,当居民感觉失业风险增加后,储蓄和购买理财的意愿比欧美国家的居民更强烈。这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奢侈品消费,餐饮,旅游,保险等相关行业构成负面影响,但对理财业务构成显著利好。
三,房屋交易受抑制
今年随着涉房信贷的收紧,新房和二手房在多个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随之而来的是装修相关的建材,家具,家装,家电等子行业消费量的下降,这种现象在第三季度尤为明显。
四,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由于资产价格上涨,导致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进而促进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
通俗地说当一个人的财产大部分以资产的形式存在,比如:股票。当股价上涨时,会让人觉得自己变富有了。那么,TA在消费的时候就会倾向于提升消费水平或消费量,以前舍不得买的东西舍得消费了。而这种消费的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的上涨,利润的提升正反馈到股价的上涨。
上面是正向财富效应,与之对应的还有反向财富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金融地产泡沫破灭后,股价跌房价跌,人们的资产缩水,为了修复个人资产负债表,人们缩减开支,造成整个社会需求不振,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更多人失业或降薪,最终成为恶性循环。
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反向财富效应的苗头,今年以来全国房价稳中有降,股市持续低迷,财富缩水造成资产持有者产生变穷的感觉,进而抑制消费需求。
上面分析了消费需求不振的几个原因,理论上只要上述因素被消除,那么消费需求就能恢复。但是,很遗憾这里面并不是所有因素都能被消除,或者能被马上消除。上述4个因素中不可控的是疫情因素和避险因素,疫情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国人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房地产交易受抑制的问题,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房地产交易对于拉动消费的作用。所以近期国家已开始引导银行支持年轻人的刚需购房信贷需求。
最后关于财富效应的因素,指望国家放弃对房价的管控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房价的财富效应短期很难恢复,但股市方面是可以适当利用财富效应的效果。通过拉动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现在是政府可以考虑尝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