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入市近10年,我所走的投资路(下)

05:49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入市近10年,我所走的投资路,来自雪球达人秀。


基金适合大部分投资者,对我也一样


有网友说,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从早起看财经节目到晚上复盘,每天劳心劳力10个小时,不仅近视度数增加还得了颈椎病。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最好的方式还是投资基金。虽然我目前还投资股票,但如果A股打新的红利消失,我是有可能全挪到基金的。


目前我有三成仓位在基金上,平时研究基金也比较多,接下来就简单说说基金。


目前大部分仓位在主动型基金上,但也持有中概互联等被动型基金,我觉得从难度而言,基金小白更适合主动型基金,有一定知识后可以投资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型基金是个金融工具,买点和卖点的把握更考验人的认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是个散户比较多的市场,虽然美国有著名的巴菲特和基金经理打赌的故事,故事里指数基金最终战胜了主动型基金,但我们要清楚认识到的一点是,美国是成熟市场,基金经理想获得更好的Alpha是很难的,而中国不一样。在中国主动型基金的红利还会在未来几年一直存在。


如果一定要买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我建议买增强型基金,如果场外投资,建议买1.5-2亿元左右的基金,在A股市场有打新增厚红利,如果规模太大,打新增厚贡献有限。


市场上的基金经理这么多,我们不能扔飞镖,怎么选呢?


网上其实有很多标准,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譬如4433选基法,都是可以借鉴的。选择主动型基金的标准,目前我的策略从几方面考虑:


1.基金公司实力,目前有177家基金公司,马太效应肯定是会有的,尽量选择头部有实力的基金公司产品;


2.买主动型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要求经理年限最好在五到八年以上,越长越好,选择经历过牛熊考验的经理,但我也不排斥经理年限短的,三年是最短的,再短我一般不会选择。


3. 基金经理任职以来业绩优秀,同类型基金排名靠前,且近三年业绩优秀,这个业绩包括回报率、最大回撤等指标,如果近一年业绩稍差我是可以理解的;

4. 不追热点,会控制自己少碰主题基金,除非长期特别看好,比如消费、医药等始终会有一定仓位,其它尽量买入行业相对较均衡的经理基金,让经理为我们决策买什么行业。

5. 选择的基金规模,如果经理过去业绩好且换手率高,则会关注规模发展不能太大,如果风格偏大盘,容忍度会高一些,总之规模不能太大,50亿以内为宜。


6. 会看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也不是越高越好,但尽量不选机构持有比例低于1%的基金,有研究表明机构占比在60%-80%的业绩相对会比较稳定,机构比散户相对来说肯定要聪明一些。


7. 基金评级,晨星评级、金牛奖等,有5星是锦上添花,倒也没有非5星不可。


还有几个相对偏门的选基方法也可以看看,比如管理人或经理自购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员工持有比例较高的基金、规模不大却限购的等等。


投资是人生必修课,普通人也可以做好


我是长期看好中国权益类市场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资产中房地产占比70%,固收类占比28%,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仅2%,未来财富向股市转移,股票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会不断上升,其中增量孕育巨大机会。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股市资产和房市资产的比值和美国比,相差巨大,这个差距肯定会不断缩小。


还有政策方面也有支持,从科创板到北交所,种种措施都是支持证券市场的,把居民资产通过证券市场导入企业发展,再让民众分享企业发展红利,这是大势。


对刚接触投资的朋友而言,不会选择的话,直接选沪深300都是可以的,资产有多少放在了权益类资产上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比较挑选更好的基金。


投资有风险,不是金融学教授就能挣得多,考验人的不仅仅是金融知识,还有心理学的因素,别盲目崇拜任何人,市场的凶险程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每笔投资都要考虑最差的结果。


虽然基金经理的能力肯定是冒尖的,但国内外都有基金经理抑郁、失败甚至跳楼的案例,所以还是建议多买几只基金适当分散。


低位要学会多收集筹码,虽然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补仓这句话听着有调侃的意味,但我还是有点赞成,可以换种说法,工作的意义是为了补充现金流,如果低估时买入资产还是继续下跌,我肯定会将手中的现金换成更低估的资产。


投资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是高学历者或金融专业就一定做得好,我始终认为投资过程中,认清大势和投资心态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点。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在市场悲观时悲观,不在市场乐观时乐观,看准长期,不上杠杆,选择相关系数较小几只基金,分散持仓,忽略短期波动,之后该吃吃,该喝喝,静待花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