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只要不重蹈前人覆辙,小目标就可期

05:45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只要不重蹈前人覆辙,小目标就可期,来自就叫姜诚。

近期有朋友半开玩笑地调侃我们业绩波动有点大,一季度名列前茅,二季度沦为倒数。

的确如此,不常看记分牌的我们乍看一眼也吓了一跳。

细看一下,心又定了,原来不是净值波动大,只是排名波动大而已。

套用一句口头禅:你只能努力让自己越来越聪明,却永远无法阻止有人比你更聪明。

所以,比排名,还是算了吧。

也有朋友含蓄地质疑我们为何还不买成长股,尤其是之前跌了这么多,二季度又涨了这么多。

难道我们屏了三年没买它们,不就是为了跌下来抄底么?

还真不是。跌得多,增速快,都不是我们买一只股票的理由。

我们下得去手的股票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最好两个都满足:

一是长期竞争力足够突出、盈利能力足够稳定、判断的置信度足够高,可以按看起来不那么便宜的价格买;

二是对长期前景虽然还无法得出高置信度的乐观判断,但价格足够便宜以至于未来不需要特别好也能有超额收益。前者类似于以中等马的价格买上等马,后者视同用下等马的价格买中等马。

脱离了估值,单看景气度的投资我们不擅长,所以就不能强求。

芒格说,在手拿锤子的人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股市中的铁锤人就包括景气度追随者,在他们眼中,买股票的理由只能是认为它会涨,卖股票的理由也只能是预期它会跌。

其实赚钱工具有多种,除了锤子还有锯子、刨子,甚至还有锄头。我们不会用锤子,就必须放弃对涨跌的预测,专注于长期。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所以我们没买一只股票,理由也只能是以下两点取其一:

一是长期格局没看懂,

二是价格没法接受。

还有朋友坦率地批评我们不好好学习,没能拓展能力圈,拿投资理念当作看不懂的挡箭牌。

这种批评对,也不对。之所以对,是因为确实太多东西没看懂,还需要学习;之所以不对,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放松学习。市场普遍认为,你买一只股票,理由是你非常了解它。

这话对,也不对。

对的是,敢于下重手的一定是看得相对透彻的,懂,是重仓的必要条件;

不对的是,不敢买的东西也可能是看得有点懂的,懂,不是重仓的充分条件。

在研究精力分配上,我们一直讲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还“没敢买”的东西上面,已经买的反而投入精力不多。这种做法听起来吊诡,却很合理,因为“懂”,不必然导致喜欢它,也可以是不喜欢。

李光耀先生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对股票,也不应该越懂越爱。

从调侃,到质疑,再到批评的递进,是业绩落后时长的递进引发的焦虑情绪递进。

人很容易焦虑,亏钱的时候焦虑,赚得比别人少时也焦虑。

害人的是记分牌,如果基金不是每日而是每年披露一次净值,大家都会幸福很多。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动物的本能,“不反应的能力”则是智慧的要素——这是周国平老师的至理名言,我把它记在了本子上。

要想胜算大一些,就把目标定小些。我的小目标是能给持有人赚到钱,而非赚得比别人多,虽然实现小目标的难度也不低。

为何实现小目标的难度也不低?

因为投资是需要较劲儿的职业,你可以不跟别人较劲儿,但一定要跟自己较劲儿。人类最擅长的,就是诠释所有的新资讯,这样才能让自己原本的观点依然稳固。

但事实如何,却跟我们的意愿无关。

所谓跟自己较劲儿,指的是做自己的反方,不停地质疑自己。我们曾说过期待一种“躺平”的状态,但躺平仅指工作节奏,而非工作强度。

我们不愿在财报季通宵达旦,更愿在平时思考不停歇。我们可以把一只股票从上班讨论到下班,也可以抽空手抄财务报表。我们更愿把“求甚解”固化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去追风。

近期还有好心的朋友安慰我们,将我们的流年不利归咎于市场非理智的极端分化。

好意心领了,但我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幸存者。

对一个不以短期上涨为目标的基金经理来说,短期业绩要看市场脸色。

很庆幸过去几年来我们没落后,还庆幸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大家聊天,更庆幸自己还能安稳地坐在基金经理的位置上,最庆幸现在的组合也让人相当舒适。你看,我们多幸运啊!

一位美国著名作家曾说:历史不会重演,却惊人地相似。

一百多年后,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戴仁柱先生用另一句话来呼应:“历史真的会重演,因为其中演员总是重蹈前人覆辙。”

在我看来,只要不重蹈前人覆辙,小目标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