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中国芯片,大可不必悲观

07:13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国芯片,大可不必悲观,来自RabitRun。


最近美国出台了针对中国的高性能芯片管制措施。我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芯片企业,并且干了足够长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幸运,能在芯片成为中美竞争棋眼的形势下,让自己独立思考一些东西。


过去两年的各种制裁,加上今天这个,基本上可以说美国对中国芯片战有价值的牌打得差不多了。再往后就是要对民用下手,或者就是针对老的工艺。但这些对美国科技和军事威胁不大,制裁反而对美国的现金流影响很大,或者有些压根制裁不了。


美国制裁,当然会对中国造成伤害。但换个角度想,这本就是我们发展国产技术的“成本”或者"触发器"。


这两年国内各行各业,材料、软件、化工、零件、能源、设备、也包括中低端芯片....,国产替代如火如荼。


制造业绝大部分东西,没有高端到人工智能芯片的地步。国产的技术往往开始不完美,因为以前缺少从0到1的启动,没有进入"试错、反馈、迭代、提高"的工程循环,后面的进步和发展当然也无从谈起。现在国内企业获得了大量技术机会和商业利益,进入正向的工程和商业循环。这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这种“好处”是制裁带来的。我们不能只拿好处不要成本,它们是一体两面的。


那回到芯片,中国芯片能发展起来吗?


在中美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美国的打压是让人焦虑和担心的。因为没有撕破脸,意味着大家还是会在一套商业逻辑和商业舞台竞争,而半导体这个东西是非常依赖商业生态的。落后5年10年,基本上就没有造血能力了,商业模式就跑不通。


但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就不是商业逻辑了,而是"不能被你卡死"的大国竞争逻辑,而且长度数十年计算。


商业逻辑下,高端半导体几乎赢家通吃。台积电的芯片到5nm了,英特尔的10nm就成垃圾了,一流的公司不会选英特尔。但在被卡脖子的逻辑下,如果美欧日是5nm,中国搞到10nm,那反而是中国很大的成功。因为足以自保发展科研、商用乃至国防。大家不在一个商业循环,最多比你费点电,而且我还可以迭代进步。商业逻辑和大国竞争逻辑是不一样的。


再从产业技术难度上说,其实可以和中国的国防体系做个对比,因为中国的国防体系也是在自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国防和半导体产业不是一个难度的。注意:我说的是整个国防体系。和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防体系相比,半导体产线是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集合是子系统,子系统的集合是巨系统,巨系统的集合是体系。中国国防体系从只能造中型武器开始,到今天的攒成"全都要"的全球一流水平,也就用了四十年。


从国内芯片产业自身土壤来讲,社会需求、资本投入、技术基础、商业循环,雏形都已经具备了。很多人说“芯片这个产业,需要国际合作,产业链公司众多、互相开放”等等,这些当然正确。但其实芯片产业,是完全有可能被大国吃下大部份关键环节的。


首先,之所以现在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企业参与,是因为以前分工合作氛围确实比较好,大家是商业合作和良性竞争。现在这个氛围肯定是没了。


其次,这么多国家和公司参与进来,是技术自然扩散的结果。半导体起源于美国,后来传到日本,后来传到欧洲一部分,再后来传到韩国台湾。新进入的地区,逐渐吃下一块。技术输出国,也没有说就彻底归零。芯片其实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这轮芯片暴涨之前,世界500强里长期只有一家芯片公司,Intel。如果只看高端制程芯片,行业就更小了。这个不大的行业,现在这么多国家参与,这是技术扩散和商业逻辑下比较优势自然而然形成的。绝对不是“一个国家啃不下来或忙不过来了,必须拉上其他国家几个帮手一起搞”,不是这样的电影情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芯片产业链上太多利基小市场,就是很多类似“圆珠笔滚珠”犄角旮旯的小东西,全球一两个小公司就足够了。先到者已经把浴缸占满,其它人再进去没有意义。以前商业逻辑就是这么考虑的。现在肯定不是这么考虑了。


最后看刨根到底的基础资源----人。除了中国,世界上主要搞芯片的也就是美日欧韩台,加起来10亿人。他们这10亿人确实在合作,但他们毕竟是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时区、不同语言、不同市场等割裂环境之下搞合作。这割裂的10亿人都能合作搞出来的东西,没道理互联互通、内部合作成本更低的14亿人搞不出来。更遑论这14亿人的工业制造能力更大。


中国自主的半导体产业,早已初具规模。悲观的看法,也超过2000年的西方了。2000年横空出世的英特尔奔腾四也才0.25微米的工艺,刚过单核主频1GHz。几年前上海微电子所因为“太落后”没人用的光刻机,也是90纳米的。


西方的高端工艺,从2000年的250nm发展到今天的10nm以下,用了二十年。这段历程我们重走,肯定不需要二十年。虽然先行者享受到的商业利益循环更好,但是如前说,现在高性能芯片之于中国,已经不完全是商业逻辑。更何况,当时他们是在无人区开拓,我们是复现。我们熟知DUV、EUV的技术原理甚至实物,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技术攻关上路径明确、少走弯路是最关键的,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么算下来我们十多年可到西方今天水平。当然,在我们追赶期间西方还在往前走,但我们的芯片产业也足够在科研、工业、商业甚至国防等领域良性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