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2023年第一只黑天鹅---来自大洋彼岸

06:19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3年第一只黑天鹅---来自大洋彼岸,来自天弘基金胡超。


近期最为热门的事件就是美国硅谷银行(SVB)光速倒闭,以及其给欧美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称为光速并不过分,SVB于3月10日在与资本市场进行23年一季度业绩沟通中宣布了一系列的战略更新,包括出售210亿美元的债券资产,录得损失18亿美元;增加债券融资以锁定融资成本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及,宣布再融资22.5亿美元应对亏损并提供流动性支持。市场对此决定表现出大幅恐慌,公司股价当天大幅下挫超60%,盘后续跌超20%。同时,大量储户要求取款,出现进一步挤兑。


关于该事件及影响的解读已经非常充分了,导致硅谷银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包括:


(1)业务集中于单一行业:硅谷银行主要从事科技创新企业业务;


(2)期限错配:负债端期限较短,而资产端期限较长,美联储加息导致收益率曲线倒挂;


(3)偏离主业:过去两年,硅谷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但是贷款投放缓慢,资产端以投资资产(国债及MBS)为主;


(4)客户挤兑:由于持续加息,科技公司的IPO进展缓慢,初创企业提取存款满足日常支出需求。


其实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集中在客户挤兑上。在出事之前,硅谷银行是华尔街新贵,自2020年3月疫情冲击的底部,股价约为130美元,到2021年11月顶部,股价到达760美元,累计上涨超500%,位列全美第16大商业银行。


当时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公司聚焦科技创新企业使其实现了低成本的情景获客,这是大量银行想而不可得的一种方式。关于期限错配,大部分银行都存在期限错配。以国内银行为例,我们经常能看到30年的房贷,但是有谁会存30年的定期呢?银行本身经营的就是融短贷长的业务。关于偏离主业,硅谷银行投资的都是美国国债和MBS,这些资产的质量较高,仅仅是因为利率上行导致估值下降,持有到期无法得到兑付的风险大大小于贷款。这也是BTFP的核心之一,银行用高质量的国债和MBS做抵押,获得现金满足储户提取需求。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挤兑。银行最怕的就是挤兑,没有哪家银行能够承受一天之内50%的客户来取钱。SVB提出的战略更新,其实是管理层应对当前利率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预判,没有推波助澜的挤兑,或不至于演绎至此。


对于硅谷银行出现的问题,政府反映极其迅速:3月11日凌晨,加州监管机构宣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其进行接管,后者亦发布申明,所有受保护储户存款将获得保护。此外,美联储、财政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从13日,储户可以支取所有现金不受影响,并且推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来预防未来银行可能出现的挤兑事件。


因为硅谷银行资产质量较高,从技术上来看,国债及MBS到期正常兑付的概率较大,银行定期融资计划机制有助于缓解类似银行出现的短期流动性压力。硅谷银行规模在全美排名第16位,定位于区域性银行,在资产端尚未引起美国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在负债端,如果美国储户出于担忧,大量挤兑类似区域银行的存款,可能会导致风险进一步蔓延,届时就需要政府更强力的背书来稳定信心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1、欧洲市场


银行业是欧洲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13日,欧洲股市基本录得较大跌幅,主要还是反应对于硅谷银行事件扩散的担忧。消息面,汇丰银行拟以1英镑价格收购硅谷银行的英国子公司,算是得到了妥善解决;


2、亚洲市场


中国境内有一家浦发硅谷银行,是浦发银行与硅谷银行合资的银行,拥有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有独立经营的资产负债表,且受中国相关法规监管,预计影响不大;


香港市场在3月10日已经有所反应硅谷银行事件的影响,13日录得反弹。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也陆续披露在硅谷银行存款的情况,大都占比很小,BTFP机制出来之后,理论上这些存款也都可以得到保护。但是,我们之前提到,港股市场经常会因为全球某些事件而受到拖累,这次也是一样。


越南市场跟硅谷银行事件基本没关系,越南没有离岸上市公司、银行业也相对封闭、大部分银行都还在担忧境内房地产市场,而无暇顾及高科技企业。


事件会不会改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


这是很多投资人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概率也能发现,市场确实预期美联储会稍微放缓加息节奏,以避免更多金融机构受过高利率的影响而出现类似硅谷银行一样的情况。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其一致性,当前首要任务依然是控制通胀,一两家银行的倒闭尚不至于其改变货币政策路径,而且美联储有充足的手段应对这些风险,这是我们当前的基准假设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