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富通事件到瑞信被强收,时间画了一个圈,来自贫民窟的大富翁。
瑞信之雷
3月20日,瑞士信贷美股盘前下跌超57%,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信。
这个事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瑞银这次收购得到了瑞士联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的支持。两家银行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SNB现有的设施获得流动性。根据联邦委员会的紧急法令,SNB可以向瑞士信贷提供一笔最高可达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并由联邦担保。
这意味着这次的收购是国家行政力量主导的,且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瑞银官宣的同时,周日瑞士政府宣布,为帮助瑞银接管瑞信资产,将提供最高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具体来说,假设瑞信的投资组合产生损失,瑞银将承担前50亿瑞郎的损失,瑞士政府承担此后的90亿瑞郎,再有任何进一步的损失将由瑞银承担。
第二、30亿瑞郎的收购价较瑞信最近一个交易日周五的市值打了大概四折。以周五收盘价估算,瑞信的市值约为74亿瑞郎。现在30亿瑞朗的收购价是否合理?
第三、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银收购瑞信后,面值约160亿瑞郎的瑞信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这意味着,为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承担成本,这些面值的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毕竟金融市场的规则是债权高于股权。
第四、瑞信本身财务造假。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年净亏损。3月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第五、幽默的是,瑞士信贷是瑞幸咖啡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当年瑞幸咖啡造假,现在瑞士信贷造假,瑞士信贷市值反而比如瑞幸咖啡了,令人唏嘘。
第六、为了促成交易,瑞士不惜临时修改法律,本次收购不需要股东同意,必须马上完成。
瑞信各种财务造假,各种不合规经营,但是没有受到有效监管。现在瑞信撑不住了,瑞士政府亲自下场,瑞信的债务172亿美元直接清零,债权人拿不到一分钱。原股东的呢,按照指定的价格强行交易。同时,为了保证交易完成,一笔30亿瑞郎的交易,央行直接给瑞银90亿信用保障+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
沙特国家银行几个月之前15亿美元买了瑞信9.9%的股权,这下子傻眼了。
不过相比较沙特银行,还有更倒霉的冤种——中国平安。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中国平安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股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富通集团财务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股价连续暴跌,随后富通集团开始重组。政治因素开始介入,2008年10月3日,荷兰政府宣布,将出资168亿欧元收购富通在荷兰全部银行、保险业务,并予以国有化;10月5日,巴黎银行同比利时、卢森堡两国政府达成协议收购富通集团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分支机构。
而为了顺利推进国有化,比利时政府与荷兰政府既没有征求富通股东的意见,也没有取得富通董事会的正式授权,最大股东——中国平安,没有任何参与,没有任何话语权。
彼时平安为了挽回损失,积极通过各种方式甚至通过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与比利时政府协商,然而到2011年,依然没有结果,平安最终一纸诉状把比利时政府推向被告席。而在2008年到2011年三年里,比利时政府做了将富通集团国有化的决定,收购了富通集团全部的银行业务,并在随后将其75%的银行业务股权卖给了法国巴黎银行,并且对欧盟境内的投资者给予了补偿,但是却没有补偿给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平安。
金融危机后,决策者们经常在国际清算银行所在的巴塞尔总部开会,商讨建立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银行倒闭后广泛影响的制度。美国曾经表示,像硅谷银行这样资产负债表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规模太小,不必遵守有关资本、流动性和决议的全球标准,如果发生市场风险,就市场化处理。
硅谷银行发生风险后,美国为了挽回金融市场信心,宣布银行所有的存款,即使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也可以得到绝对的兑付,提供了无限的流动性,直接参与银行业的经营。
当一家金融企业不再考虑风险的时候,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中,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当经济具备一定体量的时候,就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军事问题。国际关系中,其本质是赤裸裸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去看各国行为是不是有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