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为什么是BC电池?

03:38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是BC电池?来自老笨2点0。

这两天雪球上多了一堆BC电池的讨论,胡乱拼凑为主,真知灼见少之又少。BC电池的理由说一千条,一万条,核心就是一条:怎么才能降低对光的阻挡同时还要提高电传递效率。

从电学角度看,接触面积大,栅线粗降低电阻,当然电池内部消耗少发电就高。但是栅线在正面越粗壮对光的遮挡就越严重。而所谓双面电池,地面反射光不到正面10%,背面效率不具有决定作用。

如果使用低电阻的银作为栅线,可以做到很细,但是成本上去了。

所以BC电池天然就有两个优势:

1,正面无遮挡,相比其他路线起码光的利用率要高2,3个百分点。

2,背面栅线可以做粗,少用或者不用昂贵的银做耗材。

那么为什么光伏干了这么多年,没人大规模做BC电池呢?

答案是将电极全部放到背面做PN节,同一块电池不同区域有不同工艺,而不是传统电池分别在正面和反面做PN节,工艺难度自然就很高。

芯片生产的结构比光伏电池结构复杂1000倍,芯片都能生产光伏电池在同一面做出P区和N区,有啥难的?

确实,以目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加工能力,做光伏电池就是小菜一碟。问题是成本,12寸晶元最便宜的也要几十万甚至百万级别,而光伏的电池非硅成本得控制在每瓦2毛以内,一块硅片加工成合格电池,也不到1.6元的加工成本。

Topcon相比perc多了一个很薄的隧穿氧化层,这一层的厚度也就几个纳米。只有在这种厚度上量子隧穿才会发生。效率提升的关键就在于量子隧穿效应能避免复合损失。所谓复合损失,就是光子激发出自由电子后,电子跟空穴复合发热。这里膜的厚度均匀性对隧穿影响大,自然也影响效率。也就是说,光伏电池起码在长膜这一层是纳米尺度的操作。

BC电池要把不同结构在电池的同一面加工出来。看出来区别吗,非BC电池的不同结构位于电池正面和反面,一道工序一种或多种工艺作用在同一面,比如令人头疼的所谓绕度就是A面工艺的气体跑到B面边缘,这是设计所不希望发生的。

那么在同一面不同区域做不同工艺,怎么保证边界清晰质量可靠?

BC电池实际上借鉴的还是半导体的做法。半导体加工也没办法控制生长精确发生特定位置,那么最后的做法就是刻蚀。把不要的地方雕刻去掉达成目标。

具体技术细节纷繁复杂,我也不懂。

就好比中医“金针拨障”,一下就治好白内障。而西医则是人工晶体置换。前者对工艺要求太高,省钱。后者规模推广,费钱。

全世界,最大的量产BC电池在隆基,爬坡是千难万难,但是总算爬出来了。其他的扯那么多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