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理解,保险即将不再保本的重磅传闻?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
目前金融领域的两大核心工作:
一块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也就是拆除各种雷,使得经济发展可以轻装上阵,比如去年开启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效果显著,如果有心人去看下外资券商针对中国宏观的英文原版报告,表述上可以看到,过往提到风险,往往先说地方债,再说地产,但最近几个月,提到的更多的是地产风险了。
另一块是确保强大的人民币这一目标实现,也就是让外资多多的进来,这里的核心,当然还是自身基本面的恢复,但有效有意识地引导外资、营造更积极的舆论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
2024年最大的机遇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
而2024年最大的风险是:持续不断下行的居民端无风险利率,下的依然不够快。
前者正在推动着,可能是史上最强的超长端债券牛市。
而后者的根结,都指向一个问题:和目前的通胀水平、资产价格水平相比,我们的存款利率太高了,有必要快速、进一步压降,减少对储户的过度补贴,否则这样的存款利率水平每多停留一段时间,风险就会多积累一层。
我把最近一周发生的几个新闻,连在一起,说说为什么压降存款利率这个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个新闻,保险竟然要打破刚兑?
最近流传财新的一篇深度报告提到的这事。
用人话说就是你在银行做的存款,大家通常认为是刚兑的,除非银行破产。而保险之所以好卖,是因为《保险法》字面上明确规定了,保险就是刚兑的,这本来是保险产品最大的卖点。这本质上,是在利用国家的刚兑信用背书,做变现。
而保险法修订的传闻,里面提到的如果保险公司资不抵债,则“可以更改合同”,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一个小保险公司的保险,这小保险破产了,如果上面不准备兜,那就只能你自己盈亏自负。
所以,如果保险法修订,那么理论上,保险的信用背书,就会从国家信用背书,变成保险机构的信用背书,你得自己掂量掂量,这家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了。
而保险为何可能破产?
保险,归根到底赚的也是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利差的钱,而盈亏同源,其最大的风险,同样是资产和负债倒挂之后的,所谓的“利差损”。
但事实上,目前有不少的中小保险,处于利差为负的情况,以至于偿付率低于监管的要求,且持续恶化,无法披露,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情况,这些保险公司靠自己的力量,在风险来临时,是无法全额“偿付”掉客户的保单的。
财新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说的非常详细,大家自己去找来看,对于没有披露偿付率的保险机构,也已经点名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风险,为何会出现利差损,为何会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倒挂?
核心原因,非常简单,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债券收益率本来就偏低,而当基本面下行的周期中,债券风险事件频发(本金可能都没了),权益资产负贡献(本金亏进去一部分),导致整体的投资回报偏低。
而负债成本方面,不管是卖的最好的寿险,还是万能险,其定价的基础,其实挂钩的还都是存款利率。
比如寿险,去年从3.5%调到3.0%,那么还能不能继续下调?很难,因为,你再下调,就相对三年期、五年期存款没吸引力了,这时候客户直接做存款就好了,而不需要买你的保险,你的负债就直接断了,保险公司立刻休克。
又比如万能险,其本身就有两个利率,一是保底利率,现在不超过2%,这就是对标定期存款的,这是万能险的保障属性;二是结算利率,这是根据保险公司的资产运作情况,体现万能险的投资属性。
那么如果不下调存款利率,你会发现,保险的寿险定价、万能险定价,都是无法下调的。
而如果资产收益率继续下行,那么,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只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滚越大。
所以,就是我提到的问题,为了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一方面很有必要加快下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可能要取消保险的刚兑,让那些本质上利用国家信用,表面上通过高收益保单续命的风险机构,及时出清,对客户而言,如果你图小保险的高收益,那么背后的风险就你自己承担,别让全民帮你买单。
第二个新闻,股份行的开门红存款竟然负增长?
一家股份行的分行的对公条线,号召大家动起来,因为开门红期间,存款反而负增长,这很罕见。
这并不是个体案例,我听说,还有一家银行,也是系统内的大分行,一季度信贷投放,合计10个亿不到,躺的平平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公存款新增不足,对公信贷投放不足,其实本质上都是一个事情。
做过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都知道,银行的对公条线的存款,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对公存款,主要来源,其实是信贷资产投放后的各种派生留。
低成本存款来源的不足,普遍的存款利率偏高,压缩了股份制银行等的利差,使得其在报价无优势的情况下,进一步在信贷市场被挤出,最终造成存款派生的同步下降,经营压力扩大。
而企业也有苦难言,现在生意本来就难做,上哪儿找高回报率的项目,那我控制自己的负债成本,不是应该的吗?
那么,一切的根源,其实还是很简单,存款利率太高了,以至于企业要求的贷款利率,真的没法报出口。
第三个新闻,石家庄、惠州,竟然逆势上调房贷利率?
上周华北的国际庄、华南的深圳后花园惠州市,相继上调房贷利率。这在LPR下调,房贷利率相继下调的趋势中,显得异常扎眼。
有网友调侃,这属于涨价去库存,值得一个奥斯卡影帝。但实际上,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3%出头的房贷利率,对银行来讲,是不赚钱,甚至可能亏钱的。
为什么呢?
对银行这种经营杠杆的行业而言,一类资产的收益,不仅要考虑面上的收益率,还要考虑到他的资本消耗,资本消耗越多的,那么银行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其能加的杠杆就越低,以至于,最后,面上收益率更低、但是资本消耗低的资产,可能比其他资产更划算。
那么,其实个人房贷也是一样的逻辑,个人的按揭贷款,不仅派生不了多少存款,而且扣掉资本占用后,按照银行内部实际收益核算的口径,也即银行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可能是负的。
换句话说,银行的实际收益,等于,房贷利率,扣掉存款成本,扣掉资本成本。
那么如果资本成本是固定的,存款成本居高不下,则虽然看起来房贷利率和存款成本是有价差的,但实际上,房贷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的时候,银行的实际利润,就是亏的了。
这时候,银行就遇到两难的局面,放贷款,亏钱,不放贷款,白白养了这么多员工、付着网点的房租,还是亏钱。
而如果银行调高房贷利率,又会压制购房者的购房需求,这和目前的政策初衷,是背离的。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是想强调一下,对今年市场的判断。如果要进一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当务之急就是继续压降存款利率。
很简单的场景,当PPI为负的时候,一个企业主,为了扩大生产,买了一批原材料,结果库存用了一半、堆了一半,维护成本不说,材料还贬值2%,而另外一个企业主,让老板娘把钱放银行,拿着银行的贴息高价存款,在马尔代夫晒太阳,这公平吗?有利于企业家扩大再生产吗?
所以,降低存款利率,就是全社会,减少对储户的补贴,这可能会削减几亿储户的利益,但是不管是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还是增加全社会整体收益的角度,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