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6.论流量经济对实体产业的挤出效应

08:41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论流量经济对实体产业的挤出效应,来自ppazzyy。

这篇内容我思考了挺久,想借着车圈这波激烈的舆论战展开一下。我不太喜欢简单的搬运比较成熟的观点,去讨论到底卷还是不倦的问题,想深入讨论下舆论战,流量经济的本质。

1、金融资本是如何对实体产业形成挤压的?

首先,我想开宗明义的表明我的观点:对于一个国家,实体产业才是其强大的基石,没有强大的实体制造,一切战略战术都会陷入被动。

看看美帝现在面临的四面楚歌的局面就知道,当实体产业被摧毁的时候,会面临怎样捉襟见肘的局面。为什么金融资本会对实体产业形成挤出?因为实体产业是十分脆弱的,其脆弱的根本在于在地性。其实很容易理解,所有的实体生产都要依赖工厂,物流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支撑的。工厂的建设,货物的交易,需要配套产业解决供应链、物流、库存等很多复杂的问题。

因此不难得到结论:产业资本的在地性,决定了其资本流转的长周期、高成本,这里可以概括为资本流转的时空成本。资本流转的时空成本,又决定了其较难形成大规模垄断,进而较难获取躺着赚钱的超额利润。举个例子,即便强如比亚迪,也只能在新能源车行业占据30%左右的份额,再图进取的话,每一个点的占有率都十分艰难。

金融资本会对实体制造业形成挤压,这个结论,在美帝身上已经得到了印证,没有太多的异议,但是很多人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也就很难形成类比。关于这一点,我的思考是:金融资本在时空上的近乎零成本使其资本流转的成本极低,进而更容易形成垄断。

其本质还是流转成本极低,因此,金融资本呈现出的特点是:快速流转及垄断。说到这里,内森罗斯柴尔德的那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就不难理解了。西方的资本,看似各种投行林立,其实背后的操盘手就是美联储那几个股东而已:罗斯柴尔德家族,沃伯格家族,西夫家族等。

那么金融资本是如何对实体产业进行挤出的呢?

总结起来说,因为金融资本会从虚、实两方面对实体产业收租。虚拟的租收本质是利息。利息是犹太人最原始的吸血手段,仔细想想,犹太人整个资本垄断的根本工具都在于利息这个底层的产物上,在这个底层材料的基础上,派生出庞大的各类金融衍生品。有了利息,金融资本会对产业资本征收第一层租:资金租,具体就表现为美元潮汐。当资本聚集垄断到能够掌控这个世界的交易货币的程度时,就可以通过对利率、债务的控制,去收割别国的产业实体。即便是本国的产业资本,也不得不在一次次的美元潮汐中支付高额的资金成本,这是第一重租。

第二重税,就是地租。地产为什么是最好的媒介呢,因为可以通过种种创造出来的工具,把产业资本和消费者未来30年的收入在当时变现为其债务,而金融资本获取最肥美的那部分利润,这个链条上的其他产业获取剩余的超额利润。因此债务和土地,是实体产业甩不掉的两座大山,如果能控制之,就能控制对整个实体产业收租的费率。

2、金融资本对实体产业的挤压能否类比到流量资本?

我的观点是可以的。因为二者具有一个最相似的本质,流量的流转同样是时空零成本的,因此具备了2个条件,那么掌握流量的平台资本就可以开始对实体产业收租。这两个条件是:流量垄断和流量变现。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当流量变现的渠道能够打通时,流量就会和货币的流动构建最直接的桥梁,资本就可以通过流量的方式进行快速的流动;另一方面,因为流量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同样具有时空零成本,因此流量及掌握流量的平台就天然的具有垄断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一开始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一旦成功,就能躺着赚钱,并且在资本市场上享有最高的估值。他们为了掩饰这种垄断,给自己起了个最好听的名字:高科技企业。

当流量资本形成垄断,变成巨大的流量平台后,就可以对实体产业进行收租了。这个收租的形式远未成熟,但丝毫不妨碍各种各样的新鲜手段层出不穷,总结起来有两大类租子:

第一是流量组。流量资本最先收租的对象并不是产业资本本身,而是其配套服务的一系列产业,比如营销渠道、经销商、实体门店等。这个过程中,本来属于庞大的就业群体的财富,集中到了流量平台和头部流量主体。流量资本给自己洗白的一个经典话术是:这不是恰恰利好产业资本吗?利好消费者吗?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消费者得利。其实再往前想一步就会明白,一旦流量开始形成垄断,垄断了消费者的认知渠道,那么以资本追求最高利润率的本质,不可能不向产业资本收取流量租。

第二种类型的租更隐蔽,更长久,危害也更大,就是人才租。现在对于985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它们的第一愿望基本都是去高端金融公司或互联网大厂,保底替代才是进入实体制造,比如各类车企。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金融和流量天然时空零成本,这些企业能够提供最丰厚的薪水。然而,我们国家最高端的人才,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去进行真正的科技生态的开发,而绝大多数其实是在做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流量资本收取流量租的可行路径研究,比如社区团购,比如外卖送餐等。流量资本对高端人才的虹吸,使得产业资本很难获取最好的那批人才,因为,产业资本是很难形成垄断的,人才租的第一层内涵,在于高端人才的流向。

第二层内涵就比较可怕了,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工业制造的基础。因为现在的大量年轻劳动力不再需要从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流量从事各类的新兴行业。

于是大量的适龄劳动力不再从事制造业的研发生产,更愿意去生产能够带来流量的情绪多巴胺、荷尔蒙多巴胺类产品。需要注意的这些人本质上没有生产或研发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而是纯粹在提供廉价的精神多巴胺产品,这类人群的扩大,其实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制造成本。

随着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再有人愿意从事工业制造,太辛苦了;不会有人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因为我还不如想想怎么把我的知识变现。

这对整个制造业是灾难性的,也是我认为流量资本和流量经济可能对实体制造形成挤出的重要因素。

最后,综上所述,我认为实体产业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它又是如此的脆弱,因此我们需要非常小心的呵护它才能避免重蹈美帝的覆辙。对于寄生于其上的金融资本和流量资本,必须有相应的税收来避免其无序成长。因此,我可能是全网第一个公开提出流量税的观点,可能对一些人来讲过于超前,但我们不争论,随着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理解的。

有了上述的思想认识,其实可以指导不少的企业决策。比如为什么蔚来亏成这样也要做手机?吉利新能源还没盈利,先去收购了魅族,其实争的是流量入口。战术上看,比亚迪在舆论上的威胁来自于友商的炮轰,然而从长期战略上看,缺乏自主可控的流量入口才是舆论弱势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