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3.以收支的视角解读《决定》

14:12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以收支的视角解读《决定》。来自表舅是养基大户。


7月22日下午重磅会议的《决定》全文出来了,我带大家用经营一家企业的视角,了解一些改革的底层逻辑,再把这些日子里新闻推送中的关键字,“延迟退休、水电提价、金融防风险、财税改革、警税联动、地方产业基金、红利板块、央地平衡、地方债务、消费税改革、医疗改革”等等,嵌入进去,这篇文章,花了我1个多小时的时间,听完保证可以受益很多。


在这篇文章的视角中,请首先允许我把我们这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企业,虽然很不严谨,但方便我们找到一些理解事物的参照。


一个企业,要顺利地运作下去,关键是收支平衡,最好还能有点盈余,以防不时之需,所以要研究一个企业的经营逻辑,关键是看收入和支出两端,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


一、先看国家的收入端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收入,主要是两大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前者又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后者,其实就是卖地获得的土地出让金。


其中非税收入又可以分为三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罚没收入很简单,就是你违章交的罚款,这个讨论的意义不大;


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数都是比如给你发什么牌、发什么证、国家组织的考试和培训等等收的费,这些也意义不大,最大头的,其实是比如矿产等资源开采的资源补偿类收费;


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最核心的,也是增长潜力最好的,就是央企、国企的利润上缴,以及分红所得。


综上所述,如果把咱们国家看作一个企业,那么,收入中最重要的三项,分别是:

税收收入,2023年全年是18万亿左右;


非税收入,尤其是非税收入中的资源补偿类收费,也就是卖矿的收入,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就是央国企的利润和分红。非税收入去年合计是3.5万亿多。


卖地的土地出让金,2023年全年是7万亿左右。


那么现在收入端,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呢?

在目前的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021年见顶后,快速下行,从2024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预计已经回到了2015至2016年的水平。


如果我们希望这家企业,在收入端继续增长的话,就得在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特别是资源补偿类、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获得新的增长点。


这也是《决定》当中很多的改革方向重点提及的内容,重点如下:


第一,如何增加税收收入?

有人看到了“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字眼,就以为又要开始收房地产税了,这有点多虑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句话最多就是留个口子而已。


增加税收收入的改革,归根到底,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扩大税收来源。之前我国的税种主要是间接税,后续要健全直接税的体系,扩大税基。

”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第二件事,加强征税力度。“严格立法,全民违法,选择执法”,在税收领域非常典型,之前查部分企业过往几年的税,有些企业哭天喊地,其实源头上来讲,不是现在征得多了,而是之前征税的手段和力度都不够,导致企业漏税的现象很严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这里的重点,就是全面联网的金税四期,你可以理解为,从人工征税,变成了AI征税,征税的技术大幅提升。


第三件事,清理税收优惠。规范税收优惠,也就是原来地方为了招商引资,设立了大量的税收优惠、退税政策,这里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很大的痼疾,就是全国各地出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各地都在盲目扩产能,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最后就是陷入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税收优惠,和盲目的大规模投入。

原文是: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第二,如何增加资源补偿类收入?


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的资产也是总资产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块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关于如何增加资源补偿类收入,原文说的也很清楚,我援引一下。

”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把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


第三,如何增加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所谓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就是国家从央企、国企的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这里的收入,包括两块。

一是利润,央国企每年需要上缴相应的利润给国家,根据不同的行业,比例大概在企业净利润的10至15%左右,剩下的企业可以选择分红,也可以选择作为扩大资本开支的资金来源。


二是股利,也就是红利,也就是央国企分红之后,国资委系统,作为出资人,获得的分红收入。


关于红利,《决定》中提到一处:”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这条很多人之前可能忽视了。

国资委才是全国上市公司整体来讲的最大股东,所以,让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对国家来说也是补充收入、补充净现金流入的重要手段,这将是上市公司治理未来的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净利润的上缴比例基本是固定的,除非后续提高。


而除了红利,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央国企的赚钱能力,让他们的利润干上去,这样利润上缴的才能变多,可分红的池子才能变得更大。


这里就要说到为什么我持续看好公用事业这个板块,我曾经提到公用事业板块今年可能可以进入全行业前五,然后截至7月19日,公用事业板块年内排名全行业第二,仅次于银行。


所谓的公用事业是指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最基本的包括水、电、燃气、高速公路、地铁,等等。


这里看好的逻辑很简单,公用事业板块,原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不是收入项,而是支出项,因为不管是水、电、燃气,还是地铁费,原来从提供这些服务的角度来讲,收入都是覆盖不了成本的,因为定价都太低了,而定价低的背后,是国家的财政补贴,等于国家出钱,让百姓享受到,低于成本价的公共服务,比如光一个上海地铁,全年的补贴都在几百亿的级别。


但未来,这块的逻辑,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长期的补贴难以为继,所以,公用事业板块,要从支出项变为增收项,要去帮国家赚钱了,那么其定位和经营思路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涨价。


这和去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逻辑很像,原来国家要求三大运营商降费让利,那么利润肯定受到影响,但去年开始,给央企的新考核办法,是一利五率,你先考虑赚钱再说,那么这时候,如果三大运营商,集体把流量的费用提高20%,你说你有什么办法?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啊。


所以,公用事业板块垄断的本质,让其获得了比较宽阔的提价空间,和创利空间,这是投资公用事业板块的核心逻辑。


这里,《决定》中涉及的点,核心就是这句,“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市场化改革,就是自负盈亏,自己想办法多赚钱。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关注全市场唯一一只公用事业 E T F 啥时候上市的原因。从公告的情况来看明天就上市了,大家可以好好关注一下这只产品,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现在布局,这可能是让你未来受益30年,对冲延迟退休的好板块。


二、再看国家的支出端


支出端,就是花钱的地方,《决定》中提及的是两大块核心内容。


第一,央地支出的事权的再平衡。

从近40年的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在收入端是相对平衡的,甚至地方的比例在提升。


但问题就出在支出端地方的比例不断提高,也就是花钱办事的主要是地方政府。这导致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越发不平衡,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一旦土地出让金下降,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也就是现在地方政府的窘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几个办法。


一是提高地方政府的税基,调整部分的税,比如消费税,让地方来收;


二是让地方多发债,多发低成本的地方专项债,取代高成本的城投债和非标,并且发债资金的用途,可以扩大;


三是增加中央的事权支出,就是有些钱,直接中央出,且地方不用配套。


原文如下: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第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比如地方政府原来各种招商引资、退税优惠的措施,这个不要乱花了。

又比如,地方政府高成本的负债、城投和非标,以后不许再扩张了。

原文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还比如,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很多金融风险发生后,实际都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出钱堵窟窿,那就说明,控制风险就是减小成本,就是变相的增收了,所以,才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这块是新的说法,叫“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也就是说,不要等出了风险再去填坑,要在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制止,要有硬约束去严格制止。


原文是“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再比如,医疗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控制医保的支出,所谓的集采,背后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博弈,这块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前阵子北大教授李玲关于医疗改革的论述。


原文是“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还比如说,大家关心的延迟退休,其实也是控制支出的一部分,毕竟社保最后也是国家兜底的。


总结来看,历朝历代来看,改革的核心,总是围绕民生,但底层逻辑都是财税,也就像一个企业来看,表面看是服务客户,但如果企业要健康经营下去,核心看的还是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核心就是在确保民生支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生产效率、科技实力提升的情况下,怎么把收入搞得多多的,把支出压得少少的。


那么,从个人的投资的角度来看,表舅想说的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怎么和国家站在一起,去投资那些它希望能够“收入多多的板块”,避开它希望能够“支出再压一压的板块”。


我推荐的公用事业,就是未来收入多多的。

而之前让大家规避的医药,其实就是国家希望支持压缩的板块,行业总蛋糕就是压缩的;新能源板块也是一样的逻辑,国家希望地方政府退出无止境的资本支出,证明现在确实产能过剩的局面比较严重,对企业来说,蛋糕是不够分的;如果你是做投行的,那么帮城投发债,未来肯定是一门不太光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