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8.食品饮料行业大单品收入天花板在哪里?

07:41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食品饮料行业大单品收入天花板在哪里?来自只买消费垄断。

至于大单品的收入天花板,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从历史上看,1867年,雀巢发明了婴儿奶粉。当时这个大单品,其实是从0做起的。其发展上限是多少?从今天看,全世界所有的婴儿都吃奶粉。但是当时,全世界是没有婴儿吃这个东西的。所以婴幼儿奶粉这个大单品,是从0到今天1万亿。

1886年,美国药剂师约翰在亚特兰大发明了可乐。约翰曾经是一名军医。他染上了吗啡上瘾的毛病,他想找到替代品来戒除吗啡上瘾,因此他选择了可卡叶子和非洲热带的可乐果作为原料,这两种植物有微量的可卡因和丰富的咖啡因。结合之后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疼痛的效果。

刚开始,约翰彭伯顿把这种饮料叫做“彭伯顿的法式可卡酒”,并宣传其药用价值。因为当时的禁酒令,他调整了配方,用糖浆代替酒精,并加入了碳酸水,他的助手提出了“coca-cola”这个名字。1892年,商人艾萨以23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可乐的配方和所有权。1919年,可乐上市,开盘价40元。一年之后跌到20元。当时,整个可乐的销量在饮料行业中占比极低。可以忽略不计。

经过了106年的发展,如今可乐已经占据全球非酒精饮料42%的份额。二战结束的时候,其在全球饮品市场市占率已经70%。其市占率虽然下降,但是因为总的行业在快速增长,所以可乐的利润和营收总额,自从二战结束之后还是大幅增长的。如今可乐营收3500亿,利润800亿。市值2万亿+。当年2300美元购买可口可乐的人,是想不到100多年之后可乐可以做到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增值1亿倍+。

事物都在动态发展。一个产品,一个大单品,甚至一个行业的开创者(上市公司),未来如果这个大单品能做大做强,那么天花板是没有上限的。这个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公司如何开疆拓土,如何组建销售团队,如何产品不断升级创新,如何打广告,如何国际化,消费人群是否是潜在全球70亿人,产品本身是否有强顾客黏性,产品本身是否好吃,好喝,让人有强烈的第二次消费的冲动,这个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当然,其他因素也都重要,各种因素一起作用,才会导致一个大单品从刚开始销售几百万,几千万,成为未来销售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超级大单品。

贵州茅台,开创了酱香白酒行业,订立了行业标准。1998年营收才6亿。当时所有人都想不到,26年之后,可以干到1800多亿销售。同比增长300倍。即使今天,2024年茅台酒总销量也才4.5万吨,在白酒总行业600万吨年销售中,占比还不到1%。未来茅台大单品销售天花板多少?再过20年,茅台出厂价会达到多少?

1955年,出厂价1.28元。1960年,1.79元。1970年,2.5元。1980年,7元。1990年,80元。之所以10年涨了10几倍,是茅台主动提价所致。2000年,185元。2005年,268元。2015年,819元。2025年,969元。

过去20年大概涨4倍,上一个20年,1980--2000年涨了近30倍。60--80年,涨了4倍左右。所以,下一个20年,简单预测,出厂价涨4倍,到4000元,销量涨5倍,到20万吨,在白酒行业中占比提高到3%,那么利润可以涨20倍到2万亿,销售可以5万亿。这个在1998年销售6亿的茅台人,和当时市场,是绝想不到再过40多年,销售可以涨1万倍的。

红酒,2013年达到行业顶峰,长城,王朝,张裕,并没有像八大名酒一样,联合起来良性涨价竞争,一起培育消费者,一起教育消费者,一起培养消费习惯,一起打广告,把行业做大。而且红酒源于国外,不像白酒,有千年传统。

在中国,一个大单品能做大,首先要有长期的本土文化和巨大的消费人群,同时这个产品本身要自带流量和复购率,单凭广告营销是做不大的,因为消费者从长期看是非常聪明的群体。

所以,我看好几个方向,大单品可以从小到大。一个是烟酒茶方向。中烟香港,中国烟草公司,年利润已经万亿。但是不上市,我们无法享受其红利。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香烟,就有十几个品牌。酒,这个不用说了,出了太多大牛。茶,王老吉加多宝,康师傅控股的康师傅冰红茶,绿茶等。

除了烟酒茶,中国人长期喜欢吃火锅烧烤。当代科技的飞速进步,导致小吃消费升级化,科技化,便捷化,美味化。卫龙率先发明了魔芋爽,用魔芋这个超级国民食材做原料。有调查表明,当下所有小吃类产品中,复购率最高的就是卫龙的魔芋爽。这个也能同销售数据相互印证,2024年魔芋爽行业销售年增长70%,卫龙魔芋爽销售年增长60%。整个行业现在虽然不到百亿销售,但是在高速增长中。

按照前面白酒,可乐,奶粉,suv的发展史可以推理,一个大单品未来成长空间多大,是多重因素决定的。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顾客黏性和推出这个产品的公司的资源投入,和能否资源聚焦,全力以赴攻城略地,能否不断开疆拓土,以及能否将来国际化。

开创者发明了这个大单品之后,是否行业众多玩家都进来参与竞争,共同培养教育消费者和培养消费习惯,以及行业上下游是否一起进来参与行业红利。

在中国,最接近可乐的,不是饮料的农夫山泉或者贵州茅台,茅台是高档白酒,农夫山泉本身没有很好喝和上瘾性极强的产品。只能从吃的当中寻找。可乐的特点是强上瘾,低价,购买方便,超市到处都是,解决人体水分的要求,喝着很爽。

那么小吃里面符合可乐这些核心特点的,强上瘾(油,盐,糖,味精,孜然五大上瘾组合起来的王炸),低价,购买方便,超市到处都是,解决人体蔬菜,碳水化合物要求,吃着很爽,目前我认知范围内能想到的,只有卫龙的辣条魔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