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理一理最近股债的深层逻辑,来自失业期神。
春节回来后股债跷跷板表现得非常明显,从之前科技小票与债券同涨所表达出来的强预期弱现实,到最近的顺周期与科技同涨,债券下跌所表达的的科技带领基本面回升预期,其中股债在逻辑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股债跷跷板的出现一定是依赖一些事件,促使资金从债券走向股市的,我们先来看看债市:
1、deepseek的出现,吸取了全民关注度,在外资集体看好的喊话声中,大家对于后续落地场景与变现速度有了新的期待,特别是在deepseek接入微信,阿里通义千问与苹果AI在国内的合作落地后,更是加速了这种预期,这种预期因为不仅是概念上的,而是有可能带来基本面的复苏的,因此把部分债券资金推向了股市,特别是国内科技龙头扎堆的港股。
2、从年初开始,在央行的调控之下,各大金融机构开始调仓,基金的错配导致了期限收益倒挂,更重要的是在债券收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与收益之间也形成了倒挂,倒挂导致银行间的资金紧张,短债下跌带动了长债一起调整。
3、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了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这次邀请的嘉宾都是科技领头人,与2018年那会邀请的人员名单从行业上看是截然不同的,也侧面印证了下文所说的,重视科技新经济而不是传统旧经济。
4、2月13日央妈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强调了稳汇率的重要性,对基本面的边际关注度在下降,疑似降息节奏从去年的“适度宽松”开始转向实际上的稳健。
5、当我还在疑惑为什么突然间有这样的货币转向时,2月14日收盘后的社融佐证了央妈的阶段性转向论据,社融“大超预期”,我之所以放了双引号,是因为我早在去年12月初表明今年的M1M2剪刀差一定会在数据口径的修正下,有很大改善。
在新口径下,1月份M1同比增长0.39%,旧口径1月份同比下降5.07%,不过因为春节错位,我们看两年累计同比,算下来1月份也是好于12月的,但旧口径下,好的幅度没有新口径那么大。
在边际变好的地产小阳春数据的配合下,不少机构资金开始交易周期节点,认为通缩结束了,通胀周期开启,债券下跌。
我们接着再来捋一捋股市:
本轮上涨的品种,在A股这边,科技暴涨,类债防守高股息被吸血导致下跌,顺周期相关的白酒消费类小幅上涨,地产类依旧保持萎靡;而港股那边,上涨的以恒生科技为主,也就是大陆这边的腾讯阿里等科技龙头,与AI达成合作的国内运营商,也同样迎来暴涨,但港股地产相关类的依旧萎靡。
所以我这里可以尝试给出一个结论:国内资金从之前强预期弱现实的看法,转变成现在以科技为锚点的强预期,强现实,但这个强现实不包括老经济下的地产复苏,看好的是科技带来的新经济振兴。
大家是否好奇我为什么用的是“国内资金”,在春节期间大肆宣传“看多中国”的是大摩高盛德银等投行啊,那国际资金的参与度如何呢?
其实在去年12月初我已经对deepseek有所耳闻,但是真正发酵是在1月底,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节前最后一天减半我的股指空单,因为我感觉这个概念会在春节期间被吹起来。
果不其然,从春节假期的大摩高盛全面唱多中国资产,到节后德银的《中国吞噬世界》,都让人浮想联翩,认为国际资本准备了天量资金为我们的科技抬轿。但是根据2月21日大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的数据,绝大多数港股的增量流动性实际上来源于南向资金,也就是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港股的内地资金,今年已有高达250亿美元流入,一些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区域指数基金也提供了少许增量,但美国或欧洲的主动型基金或被动型基金基本没有参与。
以上说法可以从离岸汇率中得到印证,节前最后一天外资开始大肆唱多,但是经过一轮轧空式暴涨后,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得到与股指相匹配的有效升值,这个现象与国庆期间是类似的,证明外资在唱多的过程中,并没有坚决换汇来参与这轮科技牛市。
通过deepseek这个本不应该有那么高关注度的溢价资产,通过舆论发酵,吹高资产价格,利用情绪高涨带来的流动性撤离存量仓位,这套做法已经被外资玩得很娴熟了,所以我认为从这点来看大家要保持谨慎,不要看他怎么说的,看他怎么做的,这句话放在所有地方都合适。
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本轮行情还是国内资金推动,但与之前不一样的一点是,这次的顺周期品种是随着科技概念小票一起上涨,佐证了资金对于基本面改善的期待,债券的下跌也印证了这个预期。
我一直不否认deepseek、机器人、哪吒2等概念对于民众信心的提振,我也同样以其为荣,同时我也在《深度剖析德银看多中国报告》中明确表达过deepseek就是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但是强预期弱现实到强预期强现实的转变,我认为不是单靠AI可以实现的,因为AI这个产业本身蕴含着与经济周期的矛盾。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新能源是周期节点的最大一次机会,是因为他能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把后地产周期上下游产业链的剩余产能问题解决,如果世界不是经历了从左到右的改变,外贸遭遇滑铁卢,我确信新能源能带领中国经济走出复兴的那条路。
但是AI相关却很难做到,新能源能解决剩余劳动力产能的问题,AI与机器人即使某天发展起来了,也只能对我国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我们缺的根本不是产能,而是人肉劳动力获得收入后带来的纳税与消费,这是AI和机器人做不到的。AI与机器人对老美的边际影响是相对正面的,能降低关税壁垒后的高通胀问题,但对于我们的影响一定是矛盾的,现阶段我们的劳动力溢出太多了,加上国人对于非实物消费意愿的天生抵抗,使得AI的变现道路更加曲折。
所以我认为,在高预期下,deepseek、宇树带来科技革命的愿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期待,也承接了我们缺失了太久的科技自豪感,但是他们的出现是否真的能改变国内弱现实的现状呢?外资不信,内资正在相信,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