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瑞幸咖啡投资逻辑,来自时光投资-Edward。
瑞幸独特的商业模式
通过更小面积的店铺、只做外卖和自取即走、更强的数字化(完全线上下单等),用星巴克三分之一的价格,做到了和星巴克相近的利润率(10%左右的净利润)。这是一种低成本优势。
瑞幸的护城河
1)一句话讲:低成本优势+规模效应相互强化
一句话总结连锁餐饮的护城河,我觉得难度高于一些护城河极为明显的商业,比如微信这种,排他的强网络效应,一招鲜,吃遍天。但是连锁餐饮,不是一招鲜,是一套组合拳,比如肯德基、麦当劳、达美乐、星巴克。
2)瑞幸的低成本优势是怎么达成的?
星巴克的成本结构里面房租占比有10块钱,还有5块钱的人工成本,最后加起来20块钱的成本,卖30多块。瑞幸咖啡通过上面说的方式把成本做到10块钱,卖15块钱,赚5块。
具体的发展路径:
首先是产品品质。在瑞幸之前,国内除了星巴克、Costa这种一线品牌,剩下的就是711、麦当劳等这种餐厅咖啡,还有太平洋、上岛等二线品牌,或者就是一些散点的小咖啡馆。而麦当劳、711的咖啡虽然价格不贵,但是确实很难喝。太平洋和上岛又没法带来生活的高级感。瑞幸实际上填补了平价优质连锁咖啡的空白,星巴克是生活方式,是理念,瑞幸是功能主义,是日常。
瑞幸要做低成本的前提,首先是做出大家认可的产品品质,在品质确保的基础上做低成本才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上,其实做到不难,瑞幸可以做到,库迪也可以做到,后来的模仿者也可以做到。
品质做到一定水平之后,品牌要做出来,做出品牌的意思是,一是品质要极其稳定,也就是供应链能力要特别强;二是大家不会因为喝你而感到社交尴尬。比如早期瑞幸出来,在办公楼里面喝,就有某种社交压力或者羞耻感,传递出有点喝不起星巴克的意思。
但是瑞幸把品牌做起来了,瑞幸通过请明星代言或者联名的方式,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品牌价值。比如刘亦菲拿着瑞幸咖啡喝,茅台都愿意和瑞幸合作。我理解这部分能力,模仿者已经比较难学到了,这已经属于花钱不一定能做到的范围,这是需要一些商业逻辑和创意的。但是,也许这个层面星巴克可以做到。
第三,是产品的可获得性或者服务的规模。品质有了,品牌有了,那么消费者能否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服务?这就是连锁的意义。瑞幸把连锁数量做到了国内第一,且远远领先于后来者,这样一来用户体验和规模优势就相互强化。规模优势会大幅度加强低成本优势,消费者想喝咖啡在附近能找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提升。
综上所述,瑞幸从产品、品牌到规模优势,这一步步走过来,在品质和品牌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成功做到了规模化。而规模化反过来强化了品牌效应。竞争对手如果想复制,在瑞幸完成品牌效应之后就进入了困难阶段。库迪就是品质产品做得还凑合,但是品牌实际上没做出来,或者没做到位,然后疯狂去做规模化,自然结果就不会好。
不过,库迪的出现很大程度刺激了瑞幸团队,因为经过以上模式瑞幸的净利润做到了高达16%,这让库迪进一步看到了低成本空间。所以瑞幸发起了价格战,打掉了对方的进攻。这件事情提醒了瑞幸保持合理的利润率极为重要。根据我的判断,瑞幸长期保持10%左右的净利润是个更加稳妥的策略。这个利润下,竞争对手想超过瑞幸,实际上不可能从成本结构上去超越了。
瑞幸的估值
前段时间郭瑾一的分享,提出一个重要的战略,那就是瑞幸大概率长期会保持一个较低的利润率,他也直言2023年的利润是过高的,当然这也是被市场教育的。这说明目前我们去看估值,不能死板地去看市盈率,而是应该估算一个合理的利润率。
首先,2023年有两个季度的利润率很高,分别是二季度的62亿营收10亿利润和三季度的72收入10亿利润,这个利润率已经达到14%-16%左右。
大家都知道餐饮企业长期能到10%的利润就已经非常不错,郭也提到了这一点。而在2024年的第三季度,101亿收入左右的情况下利润有13亿,利润率已经下降到13%。
因此我的逻辑是这样,我们不妨保守一点根据10%到12%的利润率进行估值。动态市盈率收入今年大概320亿左右,大约是32到38亿左右的利润。实际上动态市盈率利润估计是34亿左右,倒是相差不大,当前瑞幸市值72亿美金,大约是14到16倍pe。
如果从3-5年的角度看,瑞幸经过了大量开店,目前同店销售没有回正,在快速收窄,整体上利润增速应该会超过营收。只看营收的话,2024年是35%左右的增长,考虑到开店速度放缓,2025-2028年分别增长10-15%是可以预期的,以及之后每年大约以5%增长的速度,我觉得概率比较大。因为咖啡是成瘾性的,综合国情,如果看日本,在失去的30年咖啡销量是逆势增长的。
如果2025年估计营收能保持15%到20%的增长。到时利润大约是38到46亿。
整体上,我认为瑞幸的合理市盈率应该不低于10倍,可能15倍左右比较合适。如果瑞幸长期继续降低利润率,做高品质,让利消费者,再做好股东回报。那么20倍的估值也是非常合理的。
瑞幸的市场空间:
目前瑞幸国内开店空间已经不大,郭说的咖啡频次的提高仍然是金矿(从人均10杯到100杯,这个空间很大,打个对折还有5倍空间),但这个我觉得是大概的,不能完全套用。
还有个角度是以发达城市上海为例,目前人均消费在20杯,这个和发达国家,包括日本,也有5倍的差距。咖啡这个生活方式,目前看来在国内的接受度非常高,基本上消除了文化差异。
除此之外,新加坡开店47家即将盈利,出海可能成为加分项。
瑞幸本就是高质平价,即便消费下行,对瑞幸的影响应该是相对较小的。之前提到,日本失去的30年咖啡是逆势增长的。
瑞幸的风险
1)粉单市场。
2)餐饮行业风险,食品安全等。
3)竞争风险。比如肯德基推出的现磨咖啡便宜,卖得不错,可能长期存在。整体上可能分走一些价格敏感用户。不过肯德基的咖啡品质没有瑞幸好。瑞幸可以服务好自己的用户,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做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4)经营风险。比如公司胡乱扩张或者和加盟商出现利益分配问题等。
5)原材料价格波动。今年咖啡豆上涨70%,瑞幸逆势降价。这部分瑞幸通过签订长期合约解决了问题。
6)股东回报。现在没有分红回购,但管理层对股东回报很关注,投资者关系网站做得很好,从多个细节判断,我觉得大概率没有问题。后续可关注验证。
以上提及股票和观点仅为个人记录,随时会变,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当前持有少量瑞幸粉单 仓位,可能屁股决定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