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2.2024年投资总结及2025年投资展望

08:38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4年投资总结及2025年投资展望,来自估值的救赎。

2024年我持有的大金融走出了2023年的黄金坑,迎来了一波澜壮阔的上涨。近一年收益率99.54%,四舍五入取100%收益率。我作为追求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投资者,对于这种股价上涨对我并不友好,我后续资金继续投资就没有那么低估值了。所以2025年管住手,不轻易加仓是关键。

第一部分:成长与分红

宏观上。中国在40年前开启了改革开放,从那时起,中国的市场是一片蓝海,这发展潜力支撑了企业大量的成长性。这意味着成长与规模是时代的主题。而40年后的今天,高层提出了高质量的发展,这反映出中国的发展节奏要从快速成长,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过去成长性投资方向要转变为高质量企业的支持对低质量企业的退出。所谓改革就是有改也有革。想要做出新的改变,就要把旧的革掉。我认为中国依然有结构性发展的机会。

微观上。我认为微观上企业从高速的成长变成低速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就是要降低企业规模的增长,更加注重企业的质量。大部分企业,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在规模增长降低之后势必会出现大量的资本富余,这是大量企业提高分红率的基础。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资本市场大量企业提高分红率,强调股息率不仅仅只是一种高层的意志,更是中国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投资上。2024年综合宏观与微观的形式转变,我认为投资要拥抱低估值高分红优质股,远离高估值低分红黑五类。我把之前蓝筹股改成优质股,就是我发现随着2021年后世界货币美元转变的货币投放节奏开始,A股见顶,随后大量中小创被杀跌。

到了2024年我发现并非只有蓝筹股出现了低估值,部分高分红的中小创也具备了一定的低估值高分红的投资机会,比较典型就是富森美。2025年我对股票的观察、选择、投资的范围将从蓝筹股扩大至中小创。对于高估值低分红的黑五类依然是我投资的红线,这是绝对不会买入的红线。

我认为未来A股主体投资风格会从成长股变成分红股。而随之而来的是成长股需要频繁再融资变成红利股对投资者资产现金流的夯实。红利股的大量出现会夯实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内需。

由于红利股具备自我修复高估值与泡沫的机制。以红利为锚的牛市,具备长期走牛的基础。红利股时代与成长股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底层逻辑。

成长股强调拉高估值,高估值再融资增厚每股净资产,企业每股净资产得到提升,支持其扩大业务规模,实现高速成长。而红利股则会因为股价的大幅拔高而降低股息率,一旦失去高股息率又会降低其红利特性,本身具备修复高估值与泡沫的机制。

在过去10年里,红利ETF和红利地波类指数基金均有长期慢牛的走势。未来A股在红利股的支撑下将改变疯牛、快牛的格局,出现慢牛、长牛。

2024年我持有最大比例的股票是招商银行。我自2015年入市就是银粉和价值投资者,虽然中途有投机炒作的误入歧途,但是最终2017年还是回到了价值投资的正途中。

10年来我基本上都在断续续研究银行股,可以说银行股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大量金融知识储备也是在银行股上面,而研究银行也提高了我对金融行业,金融投资认知。尤其是关于杠杆与负债的管理这点要从银行保险里面学。我认为银行是当代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经济体所创造货币的主要部门。

招商银行是众多银行中负债成本率与资产收益率最低的银行,根据低收益低风险原则,这意味着招商银行风险权重最低。招商银行是周期波动中处于核心位置的银行,弱周期性最明显。

招商银行在经历了2021年牛市之后,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都来到周期性底部。利息收入依赖于规模因子和利差因子,规模因子因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而下降,招商银行出现了大量资本富余,未来具备了提高分红率可能,也具备了高风险投资的可能。解决资产慌无非就是这两种方法,不可能拿着一堆无用资本眼巴巴看着净资产收益率下降。2025年我将继续持有招商银行。

我持有第二比例的股票是中国平安。保险和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负债驱动型,银行是资产驱动型。但是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都是利率周期股,这一点是我账户的缺点。利率周期波动对我整体账户影响较大。

保险公司在降息周期和银行一样感到压力,债券公允价值的上涨(国债收益率下降)比负债端保险责任准备金上升少了,本质是负债久期比资产久期长的原因。中国平安负债成长性已经不如2017年那么牛了,是因为代理人红利的退潮,再加上资产端房地产和互联网投资等挫折,从此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周期性底部。不过从2024年来看其底部周期已经走过,2024年进入了复苏周期,2025年我将继续持有中国平安。

第三比例的股票是格力电器。这一个股票是2024年加仓最多的股票,主要是因为其股息率和成长性依然比较好看。2024年之前没有持有这么多格力电器。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三道红线之后虽然进入了另一个发展周期,地产股失去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土储后净资产收益率会不高。

然而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变,未来不管居民住什么样的房子,都需要买家电,都需要吹空调,这意味着地产周期对格力的影响小于地产股。但是我对格力电器的担忧依然存在,类似小米这种来至其他行业巨头的冲击不容小觑。还有就是美的与海尔已经大幅布局海外市场,占比接近50%,格力海外占比只有10%到12%。但是考虑到格力电器的低估值高股息率,格力电器还是可以持有的。2025年我将继续持有格力电器。

其他股票,像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远海控、富森美。由于持有的比例太低不再一一陈述其逻辑。由于上述股票都具有高股息率的特点,2025年我将继续持有他们。其中建设银行与中国石化为港股,可能会在2025年去香港开户,把他们两个从港股通卖出,从港股账户买入相等的份额。

在这一年里,我成功的把握住市场低估值的机会,成功扩张的资产负债表。但是由于2024年资产价格的上升,按照第三部分的杠杆风险控制原则,2025年已经无法再使用杠杆买入股权资产了。

虽然我把杠杆与负债定义为风险而不是赌博,但是杠杆的风险不容小觑。建议读者不要借钱买股票,要坚持余钱投资,即使杠杆也要以余钱作为担保。

生活上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该消费的地方就要消费,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投资是服务于生活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可以让投资成为生活的负担。

对于宏观经济上,依旧保持对中国资产的高度信心,在微观经济上,继续买入低估值高股息优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