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隆基绿能,这几年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来自侯兵hoping。
过去几年,我们原以为隆基的组件业务是一个王者,即便已知硅片市占率将下行;原以为过去几年,“秘而不宣”的电池技术是王者,即便我们知道此举将得罪整个“友商”;原以为过去几年,氢能战略、光伏建筑是弯道超车,开启新的增长极,即便我们已知此举将失去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广阔空间;原以为过去几年,隆基一如既往的踏踏实实,屯粮垦荒,无所不能,即便我们知道“隆基传媒”总是言过其实……隆基在过去几年“广积粮”,但是否能够“筑墙高墙”?
第一,屯粮垦荒或是战略上仅有的亮点
隆基绿能至今依然保持了强大了现金储备,货币资金高达511亿,傲视群雄。资产负债率也仅有59%,大幅领先于友商。在过去数年,甚至近十年,隆基绿能稳健的财务指标甚至成本控制能力一直是楷模,直到今日。隆基绿能依托上下游占款带来的大量滚动资金,而使有息负债一直保持极低水平,财务费用极低甚至为负。而2021年开始,隆基绿能与友商同期大规模扩张相比,显得极为谨慎,以至于囤积大量现金和相对靠谱的财务指标,是其逆风翻盘的主要“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今天我想更多解读隆基绿能的战略失误。
第二,神秘电池原以为是“王者”
在硅片大本营上输掉“面子”的隆基绿能,试图想通过“电池领域技术迭代”重新树立王者地位。就有了后来,许多“秘而不宣”并“涂抹掉”的各种先进电池基地投产的图片。先是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秘而不宣,后来是“H P B C”(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一代的再次秘而不宣。
竟不想,似乎都是青铜。而今需要“扩大朋友圈”,以支持业务发展。隆基绿能,确实可以站在时代的风口。但是显然一错而错。其最终投入重金打造的H P B C一代产品,即建立在P型电池基础上的B C产品,却因为TOPCon技术的持续升级提效,而沦为“笑谈”。最终也要被改造为N型T B C(即H P B C二代)。
投资30多吉瓦,耗费巨资带来的投入,却还要花不少钱进行改造。而后来投资的30吉瓦TOPCon产能虽然是勉力为之,但更加定调了其失策和摇摆的“战略”。如果你非要解释为,为更强一代的B C(背接触电池技术)做技术准备,那60多吉瓦的产能投产即改造,且改造费用不低,并不是开玩笑的。
总之,秘而不宣,秘了个寂寞。
第三,高效电池,溢价率之谜
隆基绿能的领导层,一直在试图证明其H P B C产品相对TOPCon产品能做出多少溢价率,一毛,两毛,甚至四到六毛的豪言壮语。我此前一直不理解,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投资者业绩交流纪要时所披露的四到六毛的溢价率是如何计算的,直到我最近详细拆解了数据之后。
根据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及行业相关数据推测,明年H P B C二代组件端主流量产效率为24%左右。而隆基溢价率则参考的是TOPCon技术主流效率为不足23%的前提下,得出了1毛多的溢价率推测。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TOPCon技术的先进钝化技术也在突飞猛进,而隆基B C二代的效率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钝化技术的进步(正负极复合钝化)。所以,大概率上来说TOPCon产品主流量产效率将与隆基绿能B C二代产品效率差异限制在0.6%左右甚至以内。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溢价率不会特别高。
此外明年高效组件的出货量依然有限。根据全行业数据推测,包括TOPCon和B C二代等在内的高效组件明年出货有效产出整体维持在100吉瓦以内。
此外,在这里我也想强调两件事情:
首先,隆基绿能的溢价率测算,不应该只是参照组件效率23%以内的TOPCon产品,这样显失公平,且不能准确反映其产品和竞品之间效率的差异;
其次,隆基绿能的宁夏实证案例,为高辐照区域,还要补足中低辐照区域市场的实证,才更有全面参考意义;
我们不需要“过分传媒”,而需要实实在在。否则溢价率之谜,永远让人无法满意。我其实乐于看到,电池效率的大P K,这是真正的技术进步和穿越周期、国际贸易壁垒的保障!
第四,与电化学储能失之交臂
我最近一直扼腕叹息的是隆基绿能的氢能战略,并不是完全不看好氢能,而是因为隆基的氢能战略,影响了对电化学储能市场的看法和战略,使之错失了“光储并济”时代。这个时候,有人说,发展晚了,定型了。我这里只想讨论过去的战略问题。氢能战略的失误,同样可以参照光伏建筑领域的投入,过于超前,而忘却了眼前的繁花似锦了。
第五,硅片领域负重前行
我一直不理解,隆基绿能为何不做“电化学储能”,而孤注一掷发展“氢储能”业务。我也同样不理解,坚持182方片而“拱手”将市场让与友商,是何等的荒谬与偏执。
有人说,隆基是因为无法提升硅片尺寸至210,或者代价更大所致。而隆基却坚称,210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做。但事实却是,隆基绿能硅片外销市占率的持续下滑,并远远为友商甩在后面。而曾经坚定的盟友,也一度占到了210阵营之上。同时210的友商们,也生产182硅片甚至组件,两个市场通吃。这十分难以理解。
第六,新一轮资本开支不少
虽然,隆基绿能在B C二代上效率优势确实要比TOPCon友商要大一些,但是并没有预期的要高出1%的效率来。而隆基绿能要投产大量B C产能,包括改造都要花比较大的费用。而TOPCon的提效成本可能要小的多。这就决定了短期这场高效组件的战役,还难以结束,直到真正拉开效率的差异为止。
第七,北美市场屡屡折戟沉沙
隆基北美市场的失策,正是源于组织架构冗余和低效所致。在光伏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畅通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追溯管理势在必行。而隆基此前据传“养了”许多战略人士,却在北美市场反复折戟沉沙,令人不解。每每想到隆基绿能的这些,总是扼腕叹息,不吐不快。我想,这也是萦绕在80多万股东心中的不解和愤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