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Attempting to reconnect
Something went wrong!
Hang in there while we get back on track
Access AI content by logging 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面对市场回调,我们如何应对。来自隔壁老投。
10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国庆节期间新开的户,第一天交易,不曾想,连续大涨的A股,却出现大幅回调。人生第一次炒股的零零后,就这样迎来了一次心理极限考验,交出了在A股的第一笔学费。
别说这些新股民了,现在我都有点瑟瑟发抖,因为我发现,最近好多新手来关注我了。
后台也出现了大量的提问:
为什么我今天买的股票,今天却不能卖?知道A股坑,不知道这么坑啊!为什么我已经绑定了银行卡,卡里也有钱,却告诉我买不了股票?为什么我看有些股票涨到10%就涨不动了,但有些能涨十几个点呢?看完这些,我都觉得自己目前的仓位是不是有点高了。
我能明显感受到大家进场的热情。我之前的两个社群,在前段时间行情不好的时候,有人估计是亏得难受,不想看到任何跟A股相关的脏东西,默默就退群了,这两天,又都跑过来问,能不能再把他拉回来。
但是,“散户牛”是没有节奏的,随机性太强。所以这几天,不管是对新进场的选手,还是老韭菜们,心态上都会有巨大的考验。
说回正题,为什么节后会有这么剧烈的回调?
有两个利空加剧了市场的分歧。
一是,昨天发改的发布会,引发资金的连锁反应。
昨天的发布会,没有太多增量信息,特别是在财政刺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信号。而之前外资对这块预期很高,还有小作文传出,会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放出一些信号,结果没有。
这就导致已经把预期打得很满的一部分外资,迅速撤退。而这又反过来打击了内资的做多底气,昨天创下历史新高的3.5万亿巨量成交中,大批逢高减仓也是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这几天一直在说,A股短期就是“情绪市”、“散户牛”,只要情绪出现风吹草动,一切会瞬息扭转。
二是,上市公司大批减持,进一步打击资金情绪。
光是10月8日晚上,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计划。9月24日到10月8日,已经有超100家公司披露减持进展或减持计划。这里面还有一些是股东“清仓式”减持。这会让股民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都觉得他们公司不值这个股价。
至少短期内,A股的普涨阶段结束了!分歧导致分化,我们要开始做品种选择了。
10月9日中午,突然传出重磅消息,国新办将在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蓝部长,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大概是,发改的这次发布会对市场影响不好,那就换个大家都期待的人来找补一下吧。这次,人确实是对口了,但说出的东西,是不是能满足大家期待,就是另一回事了。
财政的具体动作,会有一套非常繁琐复杂的流程,大概率不会这么快,何况对岸的大选还没落听,我们应该不会急于出手。我猜可能这次会出现大量的表态,以及“将”、“研究”、“考虑”之类的词,总之先稳住大家情绪就是了。
但即便如此,对A股也是利好。还是回到我的观点,现在就是情绪市,只要能有办法稳住情绪,至少短期内大盘就不会彻底垮塌,有点回调也是正常的,总体以震荡为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9月30日和10月8日市场大涨时,我反复提到的应对策略,目前依然适用:
如果已经满仓,这时候可以顺势减掉一些;仓位不高的,比如五六成左右,基本上可以不动;没有仓位的,可以先小幅参与,等到后面有回调时,再分笔把子弹打出去。
如果你满仓,可又错过了10月8日逢高减仓机会,这时候到底要不要减仓,就要看手里到底是什么品种了。
从我个人角度,我看好的两个维度是:中盘和成长。
为啥是中盘?首先,大盘的主要买手,是外资、机构、国家队等,而在当前阶段,外资和内资机构在财政出手暂未明确的时候,不太可能有太大的进场动力,国家队暂时也没有托举的必要。
小盘当然会有一些散户和游资来做,但也是挑些概念、主题,是局部性的,不构成整体贝塔。
中盘的好处在于,交易门槛比大盘相对低一些,同时,有相对不错的基本面,在这个阶段能让人相对安心一点,而且很多估值都还不高。
为啥是成长?因为弹性相对大。而且,价值风格,跟宏观周期的一致性更高,但目前宏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趋势,还有比较大的压力。
在品种选择之后,具体标的筛选环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费率。同样的品种,比如同样都是创业板E T F,都是跟踪创业板指数,收益相差一般不会太大,那费率越低的,自然实际收益就更好一些。
现在的大趋势也是降费,上次三巨头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公募基金要改革。而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费率继续下调。
对基民来说,如果某只基金大幅降费,不仅仅是降低了持有成本,增加实际到手收益,还有一个好处是,会得到大型机构资金的优先配置。因为大型机构资金往往做中长线配置,一买好几年,费率下调后的复利效应就更明显了。
稍微提一嘴债市,由于股债跷跷板的效应还是存在,投资者在股债之间的切换动作,不可避免要对债市资金带来挤压。所以短期内,债市还是会有回调压力。这时候的操作就看你的配置预期了,如果在意短期波动的,可以考虑减仓,但从季度以上级别的周期来看,债市还是可以的。